第143节
??石仲魁立马在心里骂了出来。 ??目光也第一次放在农场里的水井上。 ??果然,升级成+1水井的消耗直接涨了10倍,变成100功德。 ??不用说+2肯定是1000。 ??好在1100功德花下去,虽然灵桃还是100天成熟,朱果也还是一年一熟。 ??但灵桃变成30个一斤的桃子,朱果也从五个增加到了15个。 ??既然到了这一步,升级农场的110点功德,想不升级都不可能了。 ??农场+2、牧场+2、水井+2。 ??桃子、朱果也全+2,蕴含的灵气果然增加了2倍。 ??仔细一算,等于桃子、朱果的收成增加两倍,功效增加了2倍,那自己的修炼速度肯定不止4倍。 ??好像也不吃亏,甚至赚到了。 ??甚至石仲魁隐隐觉得自己好像算错了。 ??“大人、大人?” ??听到大兴都司阎桂祥喊自己,石仲魁回过神,就听阎桂祥说道,“所有账目已经整理在册。 ??粮食和鱼干晾干和烟熏之后,也可以运往户部的仓库。大人,您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?” ??石仲魁下意识的看向一旁隐身着的大兴土地。 ??见他点头,这才放心下来的同意阎桂祥的话。 ??一群人见他这次如此好说话,心里不免放心了下来。 ??同时又有人后悔,没在稻子和鱼干上做点文章。 ??若是不影响石仲魁获得功德数量,他肯定不会像上次一样大动干戈。 ??可反过来,石仲魁铁定会弄死那人后,还牵连上他的全族。 ??只要子孙三代不能读书、科举,保证有的是官吏盯上他们家的田亩、家产。 ??即便侥幸能活下来,两三代后也只会是社会最底层。 ??…… ??又过了三天,把宛平那边的九千亩稻田也收获完,再次不出意外的获得了9千点功德。 ??石仲魁笑呵呵的看着空间功德栏里,显示着的19791的数字,这才不在肉痛前几天消耗掉的那些功德。 ??可没几天,他的表情又阴郁了起来。 ??今年受到自己影响,而跟着在稻田里养鱼的乡绅可不少。 ??按照大兴、宛平、昌平三地土地的计算,足足有5万亩稻田。 ??可真正到自己手的功德,居然只有2700。 ??石仲魁仔细算过之后,脸色很快阴沉的厉害。 ??即便因为不是自己亲自主持,而十倍减少的话,也应该是五千。 ??强忍着怒火,吩咐大兴、宛平和昌平的土地去查。 ??当天晚上三位土地遗憾的汇报道,“启禀上仙,小神三人查探一番后,才知道大兴、宛平、昌平三地的水田,并不是家家都增加了稻谷的产量。 ??而且大概有四千亩稻田因为维护不利,出现了稻谷不增反减,稻花鱼的收获也不理想的情况。” ??大兴土地说完,宛平土地安慰道,“大人,仅仅一成不到的稻田出现问题,已经算是极好的局面了。” ??石仲魁在心里算了算,很快明白除了减产的外,肯定还有不少稻田即便增产,数量肯定也不多。 ??最关键的是,这5万亩稻田可没有柳鱼儿、常白玉和土地公的看护。 ??乡绅们雇佣的佃户,照顾水稻和水田基本上没问题。 ??但让他们照顾稻花鱼,就得抓瞎。 ??即便大兴和宛平屯田司的兵丁们,受过官吏不少培训,再加上土地、柳鱼儿和常白玉的照看,不还是出现减产的情况嘛? ??想明白这些后,石仲魁叹息一声,看来想刷功德也没那么容易。 ??而且自己最担心的,还是明年屯田司那1.6万亩的稻田,会出现功德大减的情况。 ??毕竟成功推广后,稻田养鱼等于变得稀松平常起来。 ??这寻常之物既然不稀罕,当然不可能再获得暴利。 ??不过,明年还得实验一次。 ??同时既然自己心里有疑虑,那就把目光放在开荒上。 ??甚至扩土上。 ??看着三位有些不安的土地,石仲魁笑着道,“三位协助本官主持稻田增产之事,可谓功在社稷,利在千秋。 ??本官明日便上报礼部和朝堂,为三位请功。” ??三位土地顿时大喜,齐声行礼道,“谢上仙。” ??石仲魁知道仅仅只是这点,也确实不足以奖励三位土地。 ??毕竟要不是他们,这次屯田司的水稻和稻花鱼,肯定会减产更多。 ??想了想后,念头一动。 ??五团功德出现在他手心里。 ??四道飞入大兴和宛平土地身体里,剩下一道归了昌平土地。 ??这种分配方案,三位土地半点意见都没有。 ??昌平土地只是感叹自己运气不好,昌平不仅6成是山区,大周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在京畿北边,靠近长城的地方屯田。 ??否则昌平不少地方还是有水源的。 ??所以昌平土地明白自己这次能得到一团功德,应该还是受到上次,帮石仲魁灭杀一窝黄大仙的原因。 ??这么一想,或许可以仔细收集一番自己管辖内的精怪和鬼魅。 ??同时,多留意一下关外寻些作乱的妖魔,说不定也是份功劳。 ??把稻田上的所有琐事全部处理完,又拿到了户部和工部的文书,算是正式了解了自己身上的钦差差事。 ??石仲魁想了想干脆先上书给太上皇,然后就跑去见皇帝,之后又向内阁上了一份开荒的折子。 ??这折子进了内阁没半天,朝堂上很多人就都知道了他的心思。 ??之前在宛平开荒三万亩,现在又刚刚经历稻谷和稻花鱼丰收的事情,满朝文武那是恨不得石仲魁能在京畿附近开出十万的新田。 ??一旦真做到了,加上屯田营手里的1.6万亩稻田和20万亩麦田,说不定就能养活丰台大营的十万大军。 ??那时不仅每年减少了四十多万石粮食的负担,从江南运过来的粮草,也能更多的运往九边。 ??而且,从江南运40万石的粮食,真正消耗的绝对超过5、60万石。 ??江南百姓和官府的负担也能降低很多。 ??可以说京畿和江南的官员对此那是极力赞成。 ??甚至陕晋鲁三地的官员,都恨不得石仲魁能以钦差的身份,去自己家乡待上三五年的。 ??这事情一出后,太上皇果然真的没把他招去龙首宫。 ??而是一道圣旨,确定了农历十月初八正式完婚的事。 ??景隆帝两个月前就想过自己来确定石仲魁的婚期,可他也只是想想,没办法越过给石仲魁指婚的太上皇。 ??旨意直接在翰林院宣布的,石仲魁谢恩接旨后,翰林院一众大小官员无不道喜。 ??可石仲魁心里却有些惆怅起来。 ??结婚当然是好事,更别说一次娶两个老婆。 ??即便自己没见过薛宝钗和贾迎春,但于顺见过,锦毛鼠也见过。 ??既然他们都对两位主母满是夸赞,肯定就错不了。 ??石仲魁送戴权离开时,送上一张500两的银票,“公公放心,下官一向说话算话。” ??戴权立马听出,这是承诺开荒后,会分自己一些农田。 ??“石大人,咱家承您的情了,今后但凡用得着咱家的,只管让琏二来找我。” ??石仲魁笑着点点头,可以说,开荒的事闹得朝野皆知后,不管是太上皇还是皇帝,都不会再随随便便就把自己卷入他们父子两的暗斗中去。 ??又应付完翰林院的同僚,带着于同甫回家后。 ??立马让于顺去缮国公府把师母给请了过来。 ??按理说于石氏即便是石仲魁的师母,也不适合上门亲自主持他的婚事,但石仲魁既无父母,也无直系长辈。 ??只能找老师帮忙了。 ??再说还是于泰吉和石怀吉的老师,现在更是于同甫的顶头上司,有了这些关系,即便再迂腐的老夫子,也不会在这上面挑理。 ??有了人帮忙操办,石仲魁这才安心下来,一边上衙一边配合着筹办婚事。 ??古人结婚比现代要麻烦太多了。 ??过程就不累述了,但花出去的银子就如流水一样。 ??光准备的彩礼,足足一百但。 ??虽然两家一共才8千两,但耗费的人力、物力可不小。 ??而石仲魁也借机,往牧场里,放进些鸡鸭猪羊。 ??果然鸡鸭半天就长大,并且还在牧场里产蛋,孵出幼崽。 ??猪羊两三天后也同样开始产猪仔、羊仔。 ??而且牧场的里的草,仿佛永远都吃不光一样,前脚吃完,刚走两步就再次长出来。 ??唯一可惜的是,100平米的牧场只能养25头动物。